苏州

首页>地方频道>苏州>要闻

昆山巴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 “强理论、办实事、树新风”

  长三角城市网讯 昆山市巴城镇针对基层理论学习“传播难、受众窄、知识深、接受浅”等实际问题,依托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创新实践,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特色活动为方式、阵地建设为手段,打造“文化名片”,推动党的理论润物无声、走深走实。

3.jpg

  一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问需于民、反哺于民,完善农家书屋、文体设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配套建设,充分发挥“十分钟文化服务圈”的作用。借助“红色加油站”农家书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遍地开花,目前,巴城镇建成农家书屋26个,每月读者可达5400人次,成为助推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的一个缩影。

1.jpg

  二是用好本地特色文化品牌。秉持扩大受众、有深有浅的理念,依托乡土人才、专家和教师队伍,深挖巴城地区文化特色,服务精神文明建设。巴城镇积极扩大昆曲效应,以昆曲为纽带,传播党的理论、传承地区文化、讲述中国故事。上半年,陆续推出六场昆剧折子戏,推广“昆曲文化进校园”项目,将昆曲与广播操结合。在以美悦人、寓理于戏的氛围中,将文明与理论融入其中。

2.jpg

  三是加强志愿队伍阵地建设。送理论、送文明、送便民、送健康……全镇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将党的理论和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全方位满足群众需求。加强人员利用,让老百姓转化、传播通俗易懂的理论知识;强化资源统筹,推动理论宣讲、教育、文化等阵地的融合发展;用好线上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让理论知识和文明新风吹进群众的心坎里。目前,全镇在“志愿昆山”平台注册志愿者17823人,服务总时长达82.59万小时。

  巴城镇以全覆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阵地,秉承 “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打造遍布基层一线的“文明矩阵”,把文明的“软实力”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硬力量”。(通讯员 陆飞)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559
收藏
分享